
“今天是我来七医院履职一周年的日子,而今步入知天命之年,女儿看着我满头白发,笑着说老爸一下子从中年步入老年,心中不免生出些许惆怅和感慨。这也许是我职业生涯中最艰苦,压力最大,挑战性最强的一年,希望自己的努力给年轻人带来活力,给员工带来希望,给医院发展带来动力,便是对我最大的安慰。”这是我院王杰宁院长在新浪微博上发布的一段话,寥寥数语,催人奋进,让人动容。
2013年4月16日,我院“创三”评审反馈会上,国家中管局、上海市卫生局、浦东新区卫生局领导和医院的同仁仔细聆听王院长的总结发言,他回顾七院“创三”的艰辛历程,道出的“真经”引得与会领导、专家交互赞许。王院长语重心长的讲话中几度哽咽,台下不少医护人员早已泪眼婆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满含幸福和喜悦的泪水,诠释着奋斗的激情与豪迈。
我是第一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出站的学员,有幸亲历“创三”,想起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点点滴滴,不禁心潮澎湃、思绪万千。
为期一周的新职工培训上,我第一次看到大王院长,高大魁梧的身材,自信、坚毅的步伐,炯炯有神的目光,散发正能量的话语,给我们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医院领导为我们描绘的七医院发展蓝图,激发大家为崇高事业奋斗的豪情。穿上白大褂的我心里暗自庆幸,终于圆了儿时的梦!从这时起,“创三”耳熟能详。
作为七院的新兵,对偌大的医院充满了好奇。接下来的日子里, “创三”几乎成了工作的主题词。综合性医院转型面临诸多难题,很多医护人员不懂中医,对病史缺乏深入研究,工作中难免生搬硬套。然而,正是这群可亲可敬的白衣天使,抱着不解决问题不罢休的决心,一个猛子扎进“创三”的滚滚洪流中。“一入七院深似海,从此清闲是路人”,大家不再受抱怨和推诿的束缚,承受着体力和精力的双重透支,毫无怨言地加班加点,渡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有时甚至忽略亲情、友情、爱情。
以医院为家、运筹帷幄的院领导,是“创三”路上的领头羊;迎难而上、勤学好问的七院人是“创三”的中流砥柱。稍微留意,玉树临风的大王院长,腰板竟有点佝偻了,眼睛也布满血丝。上下班途中你不难发现,手里捧着一本小册子,嘴里念念叨叨的七院人比比皆是。我们正是从应知应会,诊疗操作,运行病史,一路踟躇前行;我们从不敷衍了事而能从容应对抽查。而今,经过大刀阔斧改革的七医院,正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浦东这块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上。
事非经过不知难。以前,种种不良习气影响了医院秩序,我们从细节入手,坚决向陋习说不;开展“啄木鸟”行动,向十大陋习宣战:给患者指明方向的院标俯拾皆是、朗朗上口的院训赏心悦目、川流不息的车辆有序停靠。院领导运用“高铁理念”加强医院内部管理,有效整合医院内部的“八国联军”(保安、护工、保洁员、食堂等八个社会服务部门),食堂经过重新招标,菜肴品种丰富,令前来就餐的职工垂涎欲滴;医院大门、门诊大楼焕然一新,七医院的形象从“小家碧玉”变成了“大家闺秀”。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着眼于医院的长远发展,院领导着手建设中医文化长廊,做浓中医;推动科主任走出去,向岳阳医院、龙华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学习取经,培养具有中西医双重技能的医生;鼓励护士长去新加坡学习新的理念和管理方法;大王院长自告奋勇给护士做病人:拔火罐、耳穴埋豆,以他特有的方式鼓励医护人员开展中医护理;医院利用周末时间开设中层干部培训班,提升执行力;启动 “七院新星”计划,为医院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最温馨的笑脸” 拉近了医患距离,和谐共生的就医环境逐步形成;大王馅饼是院长献给员工最真诚的礼物,传递着温暖,体现了人文关怀。
众人拾柴火焰高,全院同仁并肩战斗、携手奋进,于是便有了创三评审反馈会上的那一幕,王院长感慨万分,他为能率领这样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团队感到由衷的自豪与骄傲,忘我的工作热情和不计回报的奉献精神将铭刻在七医院发展的里程碑上。“眼界决定境界”,想当初为激励医院上下,立下军令状把七院建设成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的壮举是何等英明。
山高人为峰,顺利通过国检,我们实现了几代七院人的夙愿;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们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融合成了敢打善拼的团队,我们立足国家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必将把中医做浓,西医做大,让七医院重塑辉煌。(团委 张艳丽投稿)
联系我们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