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患者张女士,73岁,因后背部疼痛伴嗳气就诊多家医院,曾被怀疑心脏疾病做了冠脉造影。在上海东方医院胸部CT检查证实食道裂孔疝。建议手术治疗。该患者慕名来到我院,普外一科孟繁杰、张建勋主任给患者进行了会诊,制定了详细的手术方案,和多个部门沟通协调,在设备科、麻醉科、手术室和胃镜室的积极配合下,9月9日,由孟繁杰主任主刀,成功完成该手术。术中出血仅20毫升,术后第一天病人经上消化道造影证实手术效果确实,病人就下床活动进流食,术后三天,病人出院。术后,病人背痛、嗳气症状消失,心电图的ST段抬高也缓解了。这是我院的第一例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此例手术的成功实施,为我院开展此类手术跨出了坚实的一步。
食管裂孔疝的外科治疗临床仍然存在很大的争议,不典型、不致命的临床症状让患者得不到确诊,确诊后不愿或不敢手术。临床医生掌握腹腔镜食管裂孔疝技术的不多,传统的开胸手术创伤巨大,导致这一疾病目前诊治不规范,目前多是根据医生的经验和患者的意愿选择治疗方式。该手术需要在腹壁打上4-5个小孔,在腹腔镜的监测下,第一步先将进入胸腔的胃游离还纳至腹腔,这个过程稍有不慎,可能就会造成胸腔出血、气胸、食道漏等严重并发症;第二步将胃底环绕食管一周缝合,解决食道反流,可能会造成胃破裂、食道过窄不能进食或过松不发挥作用。虽步步惊险,但孟繁杰主任已经开展食管裂孔疝的腹腔镜手术多年,还没出过严重并发症,有充分的信心。他时刻关注着这方面的国内外进展,发现最近的研究认为,疝内容物压迫纵膈,会在心电图上表现为心肌缺血或心梗图形,心电图的改变会在术后改善或消失。该例病人,孟繁杰主任就是根据国际上最新的报道,推测其心电图的改变可能由食管裂孔疝引起,术后的心电图改变证实了孟繁杰主任的这一推测。这例患者完整的术前术后资料引起了《中华胃食管反流病杂志》编辑部主任张成教授的高度关注,要求尽快撰写论文发表。
胃食管反流病是普外一科的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之一,目前已经和北京二炮总医院、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等胃食管反流中心建立了良好的协作关系,已经获得北美医学基金会的大力支持,院领导对普外一科的这一研究方向也给予了充分肯定。该例手术的成功,标志着我院在胃食管反流病方面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这项工作,涉及到我院心内科、呼吸科、耳鼻喉科、口腔科、消化科、内镜室、中医科等多学科的合作,将推动我院多学科合作模式的发展。(普外一科 张建勋、曹明华)
术前
术中
术后第一天造影
术后第一天病人下地活动
联系我们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