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转发【浦东时报】让医院像桧木长成千年神木

2014-03-26 来源: 本站原创 [ 字体: ]

    

     ■本报记者 张琪 浦东报道

  “七院要像阿里山的桧木,先快速长高,伸展枝叶,吸收到高山顶部的雨露阳光,成为千年神木。”王杰宁领导下的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创造了一个奇迹:两年内升级为三甲中西医结合医院。跻身于三甲医院之林,堪比最细瘦一枝,然而,王杰宁却看到了机会——借助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带来的东风,依托健康管理理念,在5到10年内,把七院带到全国排名前十位的中西医结合医院的高度。

  桧木仅见于北美、日本及中国台湾阿里山区,被台湾人奉为“神木”。桧木林生长在海拔1300米到2600米的高山上。阿里山区山民告诉王杰宁,山中终年云雾笼罩,桧木必须迅速冲到30米的高度才能活下来,用千年的时间来逐渐壮大,成为一株“神木”。 

  “你不在最高峰,怎么知道生命能够达到的高度和宽度?”桧木带给王杰宁的思考,常常被他用来鼓励团队全体成员。2012年,浦东新区卫生局局长孙晓明宣布:“按照常规,30万至40万常住人口就要配备一所三甲医院。外高桥地区常住人口达50万,考虑到外高桥保税区以及长兴岛的服务人群,市七院实际的服务人口接近百万,应该考虑升级为三甲医院。”当时,东方医院用十年创建成功三甲综合医院被认为是神速,很多七院员工怀疑七院能否在两到三年内跻身三甲医院之列。 

  先要有创业的勇气,再就是要有冲顶的路径。王杰宁认为,“发挥每一个人、每一个科室的能动性,把医院的每一个环节都变成高速成长的‘动车’,迅速登顶。”到达了三甲高度,就可以在更为广阔的天地里长粗、长壮,根深叶茂了。 

  本着“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争创一流”精神,七院度过了不平凡的两年:2012年创建初期,对照《三级中西医结合医院评审标准》,当时得分444分,到2012年末到达840分;接受市评审中心预评审后,查找出问题或薄弱环节302个,该院和分管领导、职能部门一一包干,加班加点,连续奋战三个月,逐个逐项落实整改;2013年3月,模拟评审超过900分后,又梳理了63个疑难问题和关注点来持续改进,最终在4月份以比较高的分数通过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评审。 

  且看一组数据:七院原本以西医为主,如今,所有学科均完成国家中医医院建设指南中规定的中医特色服务项目。全年门诊饮片(处方)量比2012年增加51231张,中药饮片处方数占门诊总处方数的比例较2012年度增长超过了5个百分点,达到15%;门诊饮片总金额增加336万元,比2012年增加34.22%,占门诊全部药品总金额比例从2012年的6.59%提升到2013年的8.29%;全院非药物中医技术治疗人次数占门诊总人次数的比例≥20%。 

  “用不到两年的时间创建一个三甲医院,这是对我和全院员工努力的回报,创造奇迹的历史已经过去,创建一流中西医结合医院已经成为我们下一个目标。”为此,王杰宁提出了下一步的工作路径:借助紧邻自贸区的地理优势,重点做好外籍雇员、白领人士的特需服务,做好产业员工的职业体检和健康体检;借助中西医结合优势,在康复、肾病、肿瘤、慢性疾病的预防及综合治疗上做出特色;借助与长海医院合作的优势,提升创伤急救、(批量)重大抢救等医疗综合保障服务能力。

   本报道链接http://www.pdtimes.com.cn/html/2014-03/26/content_3_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