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吃饭菜的时候,觉得没有以前香了;睡觉的时候总是噩梦连连,这可能就是帕金森病的隐形症状!”4月11日是第20个世界帕金森病日,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以下简称七院)神经内科及神经康复科主任詹青提醒,“如果还伴有肢体僵硬、行动缓慢等情况,那一定要到医院早检查早发现早治疗。”
神经内科+神经康复科
詹青指出,由于市民缺乏对帕金森病的认识,误以为震颤、动作迟缓等是上岁数以后的自然表现,很多患者没有及时就医。其实帕金森病若能得到及时诊断和正确用药,配以康复综合治疗,多数患者发病数年内仍能继续工作或保证较好的生活质量。但如果错失早期干预治疗的最佳时机,生活质量将大幅下降。
除了帕金森病外,其它如脑卒中、认知障碍、重症肌肉无力等许多神经系统疾病导致的失能、失智,也都将严重影响患者与家人的生活质量。“如果康复治疗能够第一时间介入临床治疗,那么这种情况肯定会有所改善。” 詹青强调,“在七院,神经内科与神经康复科实施一体化管理,而且与院内多学科都有协作,这类病人送进急诊大门的那一刻起,康复治疗便在第一时间介入评估、追踪与个体化精准治疗,为患者争取最佳的治疗时机。”
据介绍,康复医学与预防医学、保健医学、临床医学并称为“四大医学”,以消除和减轻人的功能障碍,弥补和重建人的功能缺失,设法改善和提高人的各方面功能的医学学科,也就是对功能障碍的预防、诊断、评估、治疗、训练和处理的医学学科。康复医学的介入,更有效加快了患者的康复进程,改善了恢复效果,显著降低致残与致死率,对改善临床整体疗效发挥出显著的作用。
一组数据更能说明康复治疗的重要性:发达国家“中风”的残疾率为30%左右,而在中国,残疾率则高达75%以上,主要原因就是患者缺少康复治疗环节。在脑血管意外存活患者中,积极康复治疗可使90%患者重新获得行走和生活自理能力,30%患者恢复工作。若不进行康复治疗,上述两方面恢复者仅为6%和5%。
在儿童先天残障领域,如语言障碍、听力障碍、运动障碍等,尽早接受康复治疗,有极大可能得到治愈,获得正常生活。
精准治疗+中医绝学
据悉,2010年上海中医药大学在全国率先成立了康复医学院,专注于以国际教育标准培养康复专业人才(物理治疗、作业治疗和言语治疗),在国内康复界产生很大影响。其以国际康复服务标准、技术融合传统康复手段的现代康复实践理念为众多国际康复专家所推崇。作为上海中医药大学的附属医院,七院更是将康复医学作为重点发展学科,除了有各类神经科特需、特色、疑难病门诊,还设有卒中筛查、重症肌无力、癫痫、帕金森病和运动障碍、记忆障碍、睡眠障碍、运动神经元病、多发性硬化、慢性头痛和头晕、周围神经病的神经科疾病专病门诊,达到精准治疗的效果。
同时,七院利用自身中西医结合的特点,自创了“医针药康”一体化的治疗方法。“医”指西医治疗,“针”指针灸法,“药”指辅以药物治疗,“康”是现代康复训练方法和传统康复方法包括推拿、艾灸、刮痧、中药浴等多种治疗方式。
而针对每个不同的病人,医院的26名专业的康复治疗师还会提供精细动作训练、吞咽训练、心肺康复训练等,“我们为每一位病人度身定制属于他们自己的‘私人康复计划’,通过系统有效的康复手段,大大提高病人的康复效果。”詹青说。
以之前提到的帕金森病为例,疾病早期,在康复医生与康复治疗师指导下,患者可学习太极步伐、穴位按摩等个体化家庭康复方法,患者只需定期医院随访获得指导与强化康复治疗,其他时间可在家庭与社区延续康复治疗, 这样既可以减少患者长期医院往返之苦,而且可以明显缓解症状,延缓疾病发展。【转自《浦东时报》】
联系我们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