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创建

携手共绘和谐画面

来自患者感谢信背后的故事

2015-10-15 来源: 本站原创 [ 字体: ]

她怀里抱着锦旗、手里拿着大红纸,站在门口,显然有些激动、音调略高:我是来送锦旗和感谢信的。我忙起身:请进!请进!

她刚进门,便忙不迭的说出感谢的话:真的非常感谢七院、感谢重症医学科,你们这里的医生和护士太好了。是我见过的最好的医生和护士,真的是最好的,没有之一。我让她喝口水,慢慢说。听了她的叙述,我知道了事情的缘由。

她86岁的老母亲一直身体不好,每年都要住进市内知名的老牌三甲医院1~2次,与医生护士打交道多了,对医院的工作流程和状况也就比较了解。这一次,母亲突发心脏病伴多器官功能损伤,生命危在旦夕,为求得抢救时机,她就近把母亲送进了七院。得知把母亲送进七院的消息,弟弟和妹妹均露出埋怨的口吻:怎么送到这家医院?语气里满是对七院的不信任。她说:来不及了,救命要紧。

母亲被送到重症医学科后,接诊的姚玉龙医生为患者做了检查,告诉他们:病情很重,随时有生命危险,让家属做好心理准备。她说:母亲这把年纪了,身体素质很差,事到如今,做儿女的能做的就是尽心尽力,希望医生把她当作自己的家人来医治,至于结果,顺其自然吧。

住院期间,雷鸣主任每天到患者床旁,查体、调整治疗方案,姚玉龙医生及时与家属沟通交流、交代注意事项,家属不在旁边,他就打手机或家里电话及时如实告知病情,护士尽职尽责做好各种治疗和护理。经过重症医学科全体医护人员的努力,奇迹出现了,母亲与死神擦肩而过,一天天康复起来……出院第三天,姚医生又打电话询问恢复的情况。

她说经常带母亲看病,穿行在各大医院之间。真的是第一次遇到这么负责任、有耐心的医护人员。她还说,幸亏把母亲送进了七院,不然母亲肯定就没命了。为了表达全家的感激之情,她不仅送来了锦旗、还有感谢信,并且感谢信是两份——A4纸的是送给院领导、大红纸的感谢信是贴在外面让医护人员和患者看的。她一再叮嘱我一定要把感谢信贴出去,让更多的人知道和了解重症医学科这个优秀的团队。

 

把她送出门,我陷入沉思:如果我们的医务人员都能像重症医学科的医护人员那样善于沟通交流、能设身处地站在患者的角度为他们着想;如果我们的患者能够充分理解和信任医务人员,给他们足够的信心。医患双方岂不是共赢,医患关系该是何等的和谐融洽?其实,本该如此,因为医患共同面对的“敌人”是疾病,目标一致,那就是治愈疾病。双方是合作方,而不是敌对方。

在医患关系相对紧张的今天,希望医患双方均换位思考,多为对方考虑;也希望上述温暖的场面多多出现。(党办)